美國保護主義很可怕?曝5年前,英國也是這樣。
相信有在關注海外局勢的同學應該都曉得,在美國祭出了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政策之後,連帶美國頂尖大學招收學生的吸引力也跟著下滑,但可能很少有人還記得,5年前的英國其實也是如此呢!
2015年7 月,英國政府通過新移民與留學生條例,被視作英國新保護主義所開出的第一聲槍響,透過調漲國際生學費以及縮短簽證效期等方式,就連國際生的打工時數也不忘設下重重限制,為的就是要外籍學生在拿到學位之後便能夠「功成身退」,以免排擠到當地人的就業機會。
據康倍得所知,當時的內政大臣Theresa May甚至還表示,這套作法只是為了避免高等學府「淪為」工作簽證的申請後門;而英國內政部官員James Brokenshire也贊同表示,這是一項用來「維護英國教育的聲譽」的變革;就連商務大臣Sajid Javid也強調,這只是「避免人們濫用深造權利」所做出的應對措施。
當然,和當前的美國相比,無論是時空背景還是動機,兩者之間仍舊存在不少的差異,但無可否認的是,對於國際生下逐客令,似乎是各國政府為挽回民心,一向屢試不爽的招式之一。畢竟排外的情緒早已在歐美各地暗潮洶湧,而這背後自然也不僅僅是一句種族歧視就可以道盡的問題。
於是,當年英國大專院校的招生吸引力不意外地下降不少;然而誰也沒想到,5年後,英國脫歐,儘管對非英人士的不滿,目前還尚未被經濟壓力給完全取代,但眾所皆知國際生的學費往往落在本地學生的 2到3倍之間,而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,海外大專院校會堅持維持國際生一定程度的占比──美其名是為了打造多元的人文薈萃,但核心價值依然是因為,留學生一直都是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。
與此同時,川普政權為了維護選舉的優勢,又於近日發布了留學新規定,內容提到,從2020秋季開始,除非自行爭取到面授的課程,否則僅參與網絡授課的國際生將不得繼續留在美國。然而包含哈佛在內,不少大專院校因為疫情的緣故,宣布秋季起學校將改用網路課程的教學方式,意即留學生只剩下離境和轉學二擇一。
只是綜上看來,顯然所謂的國際情勢發展,也不過是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,因此擁有多年經驗的康倍得也打算藉此機會,鼓勵那些有心留學,但卻因為疫情還有國際局勢而陷入焦慮的同學們不必緊張:要知道國際局勢本就瞬息萬變,而我們能做好的,也從來就只有學會應變。